爱美之心人皆有之,“美”是能够使人类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,是人类对事物的感受与最基本的评价标准、取舍标准。发现美、创造美、分享美是人类的共同天性。如果说雄伟之美,隽秀之美,成就中国的大国之美,那么有着数千年历史、我国独具特色白酒,她的美又在哪儿?
白酒是我国当之无愧的国酒,是粮谷的极致转化,是天人共酿的琼浆玉液。然而,随着近现代工业化的风行,恶劣事件的发生,中国白酒成了非议最多的酒类,这也让白酒失去了信念,更失去了美感。
那么,什么才是中国白酒所具有的美?
»» 白酒,自然之美。
白酒的酿造讲求天地归一,和合自然。“实际上不是人在酿酒,而是微生物在酿酒”这是酿酒师们交流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。白酒酿造讲求“水(质)、土(壤)、气(候)、气(温)、生(微生物)”,不同的地域环境有不同的水土气气生,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粮、窖、(酿)艺,就应该酿出不同风格的酒。
在世界范围内,只有白酒的酿造是开放式生产,也就是说整个白酒的酿造过程都是和外界相通的,没有啤酒和葡萄酒密闭的发酵罐,只有稍加覆盖的窖池和地缸;没有精心培养的人工发酵菌种,只有空气中流通的自然菌种。
白酒的自然之美,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纯粮酿造,“酒是粮食精”,这是对白酒概念的宏观把控,也应该是好的白酒的一个基本准则。白酒就是从粮食中经过发酵、蒸馏而酿造而来,所以也只有纯粮的白酒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酒。
»» 白酒,人文之美。
我国的白酒,历史悠久,工艺独特,在世界诸多酒类中独树一帜。从古至今,白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,是社交、喜庆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特殊饮品。
白酒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,而这白酒文化的内核就是对白酒人文之美的追求。从酒器、酒具到饮酒方式,这种人文之美呈现在各个层面。比如,无论是储酒还是装酒,白酒都要求是陶坛或者酒海,尤其是陶坛更为普遍,这样既能呈现白酒的古朴之美,又能有利于白酒本身的“呼吸”,从而让白酒达到更为卓越的口感。
无论以白酒的自然之美还是人文之美作为标准,去考量现在的白酒,白酒的传统之美已然“断壁残垣”。但值得欣慰的是,也有部分白酒生产者,领悟到了这一点,抛除浮躁之心,致力于去还原白酒的传统之美。然而,还原白酒的传统之美,需要用真正的工匠之心去雕琢,因为自古以来酿酒就属于“匠心”的范畴。
»» 白酒,技艺之美。
郎朗乾坤,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白酒。经历千百年的沉淀与发展,之所以依然能傲立于环宇,除了独特的地域和特殊的原料是自然天成之作,白酒之美无疑得益于其独特的酿造、勾调技艺。
就拿酱香型白酒酿造来说,概括其工艺的特点为三高三长。其三高是指茅台酒生产工艺的高温制曲、高温堆积发酵、高温馏酒。三长则主要指基酒生产周期长、大曲贮存时间长、基酒酒龄长。酱香型酒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,须二次投料、九次蒸馏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,历经春、夏、秋、冬一年时间。另外酱香型酒更是需要长达三年以上贮存才能勾兑,通过贮存可趋利避害,使酒体更醇香味美。
在白酒生产过程中所有环节,比如选料,酿造,蒸馏,陈酿,勾调甚至灌装等,都会对酒的酒质、口感和风格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。可见在白酒的酿造过程中,一摸一捏,一招一式,手起手落,分寸自在掌握。可谓一脉相承,匠心尽显。
»» 白酒,品味之美。
“水一样的外形,火一样的性格”常用于描述白酒,似乎豪爽、洒脱是白酒与生俱来的基因,但其实这些都无关乎酒,只在于人们自己对酒的把握,只在于你再喝它的过程中是否用心品鉴。品赏鉴别白酒本身就是中国历经数千年酒文化积淀的一部分,在你尽兴畅饮时是否也领略到了它那令人心醉的文化意境!
白酒具有物质形态和精神内涵的双重属性。“色、香、味、格”是物质四观,重在白酒本身通过与饮者的眼睛、鼻子、嘴的交互作用给予饮者的物质刺激,形成直接的物质体验。“养、意”是精神二观,强调白酒对人精神的激发,体现的是人与酒的交融关系,是天地人和的饮酒之道。白酒以其物质形态诱食者食之,食者尊己尊物敬而饮之,怡情逸景,致物达意,尽显白酒之美。